觉知与领悟力,学会转念的自我疗愈

 

天才与常人的区别也许就在于一双眼睛和一颗心。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深刻的洞察力和超然的领悟力,让我们更清澈的看待世界,从而放下错误的执着,动心转念,学会自我疗愈,不被负能量和纷繁复杂的世事所影响,从而错过了欣赏人世间最好的时光。


 

 

转念,就是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做了近20年的人力资源工作,曾在一次招聘总经理特别助理的过程中遇到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应聘者。应聘信息发布一周左右,应聘信件如雪片般飞来。但这些应聘信中的自我介绍中大多如出一辙:“我看到您在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希望可以应聘到这个职位。”“我毕业于某某学校,如果荣幸被您选中,我一定兢兢业业。”而其中有一封信让我眼前一亮,感觉这个岗位人选非该信主人莫属。信中自我介绍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总经理和HR:您所刊登的广告一定会收到成百上千封求职信,而我相信您的工作也一定特别繁忙,根本没有足够时间来认真阅读。因此,您只需拨一下这个电话,我很乐意过来帮助您整理,以节省您的宝贵时间。您丝毫不必怀疑我的工作能力与质量,因为我已经有十五年的秘书工作经验。”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同理心,意思是指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方面。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在你想要评判别人之前,要知道很多人的处境并不如你。”因此换位思考,能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和谐、顺畅,沟通效果更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位应聘者就是站在我作为人力资源招聘者的角度,用同理心赢得了这个岗位,并还在未见面之时,就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不自觉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希望别人尽可能对自己感同身受,如此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苦楚和困扰。同一组数字,正面看是“6”,反着看就是“9”,不是说数字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立场发生了变化。


 

事不分大小,换位思考,对于生活中任何一个场景、一件事、一个人,都非常重要。你可以将其当做一个方法论。因为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因此,我们不要在对错上纠结和拉扯,而是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已不是问题,很多困难并不困难,很多谜团亦会迎刃而解。


 

转念,就是将心比心品烟火人生

 

《管子·霸形》中于是桓公召管仲有说:“善人者,人亦善之。”用善良的心面对世界,世界也会用善意相赠;用感恩的态度对待他人,他人也会用恩情回赠。我们每个人都有辉煌荣耀的时刻,也会有落寞心酸的时候。不是每一次辉煌荣耀都有掌声,也不是每一次落寞心酸都有安慰。《庄子天下》写到:“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当你懂得“将心比心”,就懂得了他人的苦衷,就能够以宽容之心善待他人。这是做人应有的善良。人没有“尽善尽美”;事没有“一帆风顺”。如果你总是盯着“仇恨、痛苦、烦恼、焦虑”,就是放大了“痛苦”;如果你总是心怀“幸福、温柔、善意、温暖”,就助长了“真情”,日子将会无比自在坦然。


 


 

记得有一次我有个同事P准备去法国旅游,朋友们得知后,纷纷让她帮忙代购,其中朋友Q点名要买某个品牌鞋子。同事P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牺牲了自己游玩的时间,帮助朋友们采购。她排队的时候排队,对比的时候对比,砍价的时候砍价,怎一个“累”字了得。


 

回家后,当她把东西一件件交到朋友手中,看到大家欢喜的模样,听到朋友们一句句感谢之词,觉得前几天的苦累都是值得的。唯独剩下朋友Q,非但没有感谢她的帮忙,反而埋怨东西买贵了,买的不合自己心意了。同事P的心一下子阴沉下来,暗自决定以后要对朋友Q敬而远之。


 

人这一生,最怕遇到习惯向人索取却从不付出,把别人的好当成理所当然的人,如此也是缺乏“将心比心”的善良。懂得将心比心的人,人们更愿意亲近交往;不懂得将心比心的人,人们只会冷漠疏远。无论何种事情,出发点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当我们很难做到感同身受时,用“将心比心”的善良去宽容对待,广结善缘。有一句话说的好:“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我们在烟火人间,无法脱离社会的属性,无法独立一人生存,那么,在面对人生不同境遇与关系时,以宽容和洒脱的心态积极面对,以圆满解决问题为核心,而不是以争对错为出发点,如此,才能少一份误会,多一种幸福。


 

苏东坡的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特别值得品味。天地间,既有风雨交加,也有晴空万里,回首刚刚走过之处,虽是萧瑟,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这就是转念的最高境界。希望我们都能风雨无惧,荣辱不惊,以换位思考的格局,和将心比心的雅量,体验这烟火人生的波澜与壮阔吧!